Search

#廣告也能拍成這樣🎥

近年來,廣告和電影(短片)的分界越來越模糊。以傳統的廣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廣告也能拍成這樣🎥

近年來,廣告和電影(短片)的分界越來越模糊。以傳統的廣告而言,通常帶有明確的商品和行動呼籲,並且在有限的篇幅和主打大眾易讀性之下,往往在視覺語言上並不需要過度講究。然而,台灣電力公司近期發佈的最新形象廣告,卻讓我眼睛為之一亮,堪稱是近期我看過最有質感的廣告作品之一。

當中以線條帶出律動的方式,讓人想到臺北市政府《2017 臺北世大運-TAIPEI IN MOTION》形象廣告(劉耕名、尹國賢、程紀皓執導)。而其中快速移動的光影,也呼應了台北金馬影展《金馬57年度 CF》形象廣告(徐漢強執導)的片尾標誌動態設計(齊慕夷設計)。

在短短 140 秒之內,許多自然和人文景象交錯而成的蒙太奇畫面,也讓我不自主地聯想到了許多電影的場景——《星光雲寂》的湧動雲海、《異星入境》的壯闊山谷、《X戰警2》的水庫大壩、《小丑》的上升階梯、《登月先鋒》的眼神輝映、《南巫》的汪洋孤舟、《日子》的店鋪街景、《幻愛》的地鐵炫影、《007:空降危機》的大樓霓彩,與《悲慘世界》(2019)的方格住宅等等。

雖然全片沒有台詞、亦無字幕,但卻由活潑且色彩溫和的線條與幾何圖形貫穿其中,展現原始素材影像與電腦特效後製的緊密契合度,也導引著觀眾的目光。好的影像本身即有自己的生命和多層解釋的可能性,在刻意不考究原創作者的動機和此些元素的象徵意義之下,我試圖提供一些自己的觀察和想法。

首先,全片以噪動的手持攝影揭開序幕,將觀眾置於大自然之中。崎嶇的山稜線、跌宕的雲海、蜿蜒的林間,昭示著一種不安,抑或是為接下來的旅途而感到按耐不住的興奮。緊接著,我們從大自然的不規則線條,輾轉來到了人工而整齊的都市天際線。方格的道路、對稱的窗格、平行的枕木紋、置中的階梯,一切是如此的井然有序,卻彷彿少了一點生氣。

此時,我們看到紅色的光線從柏油路上拔地而起,緩緩往上拋出,劃過了整座城市的上頭。而在彼處,另一束黃色的光芒呼應而起,從大海生成、掠過平原、穿過山谷,逐漸劃成一個圓圈。第三條藍光,則是穿梭在玻璃帷幕大樓之間,在窗戶和太陽能光電板上反彈折射,最終形成一個浮動於城市之上的大方形。

創作者透過畫面置中的固定形狀作為發想,一連串的快速剪輯分別串起了黃色的圓(鳥瞰的叢林和山谷)、藍色的方(電塔、大樓、美術館、展演中心),以及紅色的三角形(健身房、三叉路口、機車海)。若引用古人「天圓地方」論,那麼或許圓就代表著天(大自然),方則是以地作為延伸的城市風景(文明與文化),而三角形或許可以解釋為安居天地之間,和諧、穩定生活的人們。

彷彿回應著片頭的慢動作與靜態冥思,片末則彷彿按下了氦氣的衝刺開關,以三色線條/三色圖形快速地引領著觀眾穿山越嶺,從都市一路飛到了海岸邊。三條色光隨著電纜收束成一。鏡頭持續快速往右橫移,所到之處烽火般接連亮起,點亮了一戶戶人家、點亮了一家家生計,鏡頭拉遠一看,更是點亮了一座輝煌的城市。

片尾,謎底揭曉,上班族若有所思地看著遠方莞爾,三個圖形拼湊成台電的標章。片中精心安排的水庫、風電機、太陽能光電板等等,以及大自然與人文社會共榮和諧意象,不難看出業主想要強調的永續願景。而影像中埋藏的各種有趣隱喻,例如以開關和啟動象徵迎向明天的希望,也讓我們看見,除了達成宣傳目的之外,廣告影像仍蘊含更多的想像和可能性。

.
.

▍影像廣告這裡看:https://fb.watch/v/4-CHu6DHg/
▍尋找台灣之力-創意分享活動詳情請見留言區

#尋找台灣之力創意分享

#活動大獎AirpodsPro
#本篇為拋磚引玉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